00920020.JPG 

前些日子放假來到信義區有名的景點象山.下午出發前往.約30分鐘到達(路線要上網查一下,有幾條小路不熟的人會稿不太清楚).象山有四個上山點.我跟朋友

從永春高中旁的永春崗公園上去

00920001.JPG 

永春陂

在松隆里,清代為一天然陂池,分內陂與外陂,面積有數甲,其地因福建永春人開墾而得名(永春人,據鄭成功傳中提及其部將中有一支軍隊來自永春,是否就是此支軍隊來此居住過,而後在多位歷史學者的證實下,鄭成功的後代真的就落在今後山陂一帶的鄭氏家族,筆者好似就是其外系之後,可見松山國小百年特刊一文)。陂周圍被突兀的四獸山所環拱,山水輝映,風光秀麗,白鷺水鳥常到此徘徊飛舞。清光緒年間,臺灣巡撫劉銘傳在公餘時,常和幕友來此泛舟。後來因為山上開礦,陂塘逐漸被泥沙填塞,面積日漸縮小,光復前就消失了。今日松山商職就築在陂前,其他地方則闢成營區

 

地理位置:
  象山位於台北市信義區,屬於台北盆地東南丘陵的一部分,因山形似象山而得名;與附近的虎、豹、獅山並稱四獸山,同為南港山系的側稜延伸。海拔標高183公尺,山雖不高,但前無屏障,台北盆地一覽無遺,是登高眺望的好據點。

 

人文歷史:
  象山所屬的四獸山昔日屬松山區,其人文特色與松山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。松山舊稱錫口,早期是平埔族的「貓里錫口社」,清乾隆十年(西元 1745年)漢人來此開墾,漸漸形成一個大城鎮。並因鄰近基隆河而成為重要的港口,曾經商賈雲集鼎盛一時。後因河道淤積,加上台北、基隆間鐵道通行,使錫口逐漸沒落。日據時代,日人將錫口改名「松山」,沿用至今。

 

生態現況:
  象山是台北東區一座完整的山稜,坐東朝西,內有稜線、岩壁、山坡、山窪、山谷等微環境的分化。象山自然步道則是選擇沿著象山西側山腰及山稜,環繞成一完整的循環路線,涵蓋沿線多樣之自然生態景觀。
  山稜環境屬巨岩地形,植物相多為低海拔、岩石地的向陽性植物,如:黃杞、青剛櫟、大明橘、大頭茶….等。西側山腰以山窪環境為主,是一遮陽多濕的區域,筆筒樹、菲律賓榕是代表性的優勢植物;此外以金狗毛蕨為主的大岩壁亦是西側步道的主要景觀,岩生植物眾多。從靈雲宮進入步道不久,有一段山谷環境,該區山黃麻成林,林下則密生海南實蕨,頗具特色。
  整體而言,象山曾為相思樹造林地,所幸經過相當時間的保護,又因台北地區植物發展潛力旺盛,才讓這片森林重獲生機。迄今,象山的大部分地區已由自然萌發演替中的天然林,逐漸取代人工相思林。

00920002.JPG 00920004.JPG 00920005.JPG 00920006.JPG

永春崗登山口上山處附近環境很輕悠,很難想像在繁華的信義區還有這麼悠閒的好地方.雖然象山只有海拔183公尺.

路爬起來還是蠻陡的.

00920009.JPG 00920010.JPG 00920012.JPG 

差不多10分鐘來到了景石公園,旁刻有"南無阿彌陀佛"

00920013.JPG 

再往上走一段.發現有個景可以遠朓101 跟大屯山區

00920008.JPG 00920014.JPG 00920015.JPG 00920017.JPG 00920022.JPG 00920024.JPG 00920025.JPG 00920026.JPG

在象山上路邊的花花草草也是相當票亮

00920003.JPG 00920007.JPG 00920021.JPG 00920023.JPG 00920028.JPG 00920032.JPG

走到象山的頂端有座涼庭.因為天氣稍微有雨我和朋友就坐在那裡休息了一陣子

00920031.JPG 00920033.JPG 00920034.JPG 00920035.JPG

象山真的相當的美,當天天氣陰陰有雨景色拍起來都暗暗跟灰灰的.相信晴天來這邊或夜晚來看夜景是個相當不錯的地方.

再下山途中還看到路旁可愛的小狗.

00920036.JPG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vobria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